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尊敬的访客,欢迎您访问湘西州人民医院网站,我们一直在关心您的健康!为您的健康服务!

地址:吉首市乾州世纪大道与建新路交汇处

邮编:416000

预约挂号:0743-8669668

投诉电话:0743-8669062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杏林撷萃 »

谁不说俺家乡好之(七): 小巧玲珑胡家塘


      从北城门(拱极门)进入乾州古城,拾台阶而上,来到古城正街。东西各有一道石牌坊,东门街在左;西边一道石牌坊,坊门中央上书“胡家塘”三个大字,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要去的地方。
      据资料介绍,乾州古城内的胡家塘兴建于唐宋时期,由大塘和小塘组成,占地2800平方米。塘之主人姓胡,故名胡家塘。环塘而居的几十户人家居室多为明清建筑,青砖白描,吊脚飞檐至今保存完好。
  
(古城东、西石牌坊)
      过了西石牌坊,穿过一条小巷,我们就来到了胡家塘的地盘。但见雨后的胡家塘塘水里倒影着青砖飞檐的影子,翠绿溢满胡家塘。
(胡塘荷花始盛开)

(飞檐倒影胡家塘)
      胡家塘中间是一个大水塘,旁边连着一汪小水塘,大小水塘间用一座拱形石桥将塘东、西的人家相连接,这座拱形桥即为“清风”桥。

(塘上“清风”)

(胡塘荷花未盛开)
      我们陆续向塘边人家食味轩集结,此时的胡家大塘已被一层翠绿的荷蓬所覆盖,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见缝插针式地从荷叶间伸出头来竞相开放,夏风吹过花瓣抖动,诱人痴迷,流连忘返,胡家塘顿生勃勃生机。
      过了清风桥,位于小胡塘中央的一个“半岛”上植有垂柳两颗,其中一颗树下有一水井,名曰“安澜”。
 

(安澜井)
      据说井内曾有一黑龙兴风作浪,百姓深受其苦,遂请来法师以宝剑镇之,井水复以平静,百姓得其安,故名“安澜”。此井深不可测,原来是井下之水源于城东万溶江,乃湖塘水之源头。这就不难解释“安澜”井水成年水质清冽,水如泉涌,常年不沽了。
      提起“安澜井”,就不得不提“峙盧”宅主人杨味蔬。话说民国十四年(1925年),川军围城,乾州百余户百姓被困城内,水情窘迫,频频告急。坐在胡家塘边的“峙盧”宅主人杨味蔬先生带头发起募捐,集资修葺胡家塘之吊井,以保证乾州城内百姓用水之需。硝烟散去,城全民安,味蔬即在井沿亲笔以楷体题写“安澜井”并具名杨正楷。
 

(杨味蔬刻字“安澜井”)
      何为安澜?想那杨先生实则取的是“和睦安详,波澜不兴”之意,着实表达了乾州百姓向往和平安逸生活的强烈愿望。
      越过“安澜井”,沿湖塘在往前走,两座古色古香的老宅展现在我们面前。
      其中一座坐东朝西的古宅名为“继兰楼”,古宅门楣挂有一块大匾上书“望重漆园”四个大字,大门两边镶一对联,上联为“节高东汉”,下联曰“学著南华”。此联疑取自《阳湖庄思潜集礼器碑》中的“立节争东汉,     为文宜南华。”的句子,用以彰显楼主操节、学识在此“高人一等”。
 

(继兰楼)
      楼主庄仲熙,其父庄立诚曾是清代监生,任《乾州厅志》校对。相传这座大宅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乾州古城保存最完好的百年名楼。庄立诚授课之余喜欢种兰花,曾为书斋题名“艺兰轩”,庄仲熙受父亲影响也喜爱兰花,因此将此楼命名为继兰楼。
      什么是“望重漆园”?望重:《晋书·司马元显传》曰:"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唐·李白在《宣城送刘副使入秦》一诗中也有: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可见望重即名望大的意思。《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后以“漆园吏”代称庄子。宋·梅尧臣《夏虫》诗:“寄言漆园吏,已知鹍与鹏。”这样一来, 继兰楼楼主庄仲熙要在自己的门楣上挂上“望重漆园”的匾额,其意不言自明。
      原本一历史文物,彼此历经风雨,庇家荫子也是其先祖的最大愿望。只是有的可惜两块介绍庄宅历史的简介牌上的内容却大相径庭,上一块为木质,介绍此宅建于清光绪2年(1876),而另一块简介牌上却说继兰楼建于清光绪32年(1906),一前一后时间跨度竟然差距了30年,也不知这两个简介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
      史载,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自1871年8月14日登基改同治年号为光绪年号,系大清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至1908年11月14日亡,“光绪帝”在位三十四年。一栋老宅,竟然有两个“出生年龄”,我不知道这错误究竟出在哪里,又该算是谁的错?
      所谓治学要严谨,历史需统一,一栋小小的明清建筑,去时不远,却出现如此错误,真的让人笑话了。
 

(峙廬大门外景)
      在“继兰楼”的隔壁,有一栋坐北朝南,大门方向完全与之相对的宅子,名为“峙盧”。大门边挂有一对匾联,上联曰“六代将军大夫绳祖武”下联为“四传金石书画振家声”。这就是我国著名金石书画家杨味蔬(字正楷)的家。
      什么是“峙庐”?闲来无事,我也专门去翻了翻
      资料,原来“峙”有两个读音,即(zhì)或(shì),从山,寺声,本义为稳固地、高高地立起,引申为相对耸立,对立。晋·葛洪 《抱朴子·交际》中有:"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突出了“峙”的伟岸、耸立;唐·于邵在《送陈留李少府归上都序》中有:"莹若玉立,跄然鹤峙。”的说法,说明“峙”在这里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傲慢。“廬”:“卢”的繁体字,与“庐”通用。《荀子·富国》中有“房屋君卢屋妾。”一说,《说文》解释:"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广雅》更直接,曰:“庐,舍也。”同是一件居舍,前面加了一个“峙”,站位之高立显。也可以让我们从字里行间了解古宅主人取“峙庐”为宅名时的那份狂傲与清高的“文愤”性格。
      据资料介绍:宅主人杨味蔬,清末、民国年间(1879~1945年)乾州人,名正楷,自号金石书画癖、味蔬道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宅门前悬有“大夫第”匾额。幼年受读于当地名儒滕子香,熟读四书五经,博览诸子百家,且沉溺于金石书画,少时初露锋芒。后因其酷爱胡家塘之青莲, 辄移居“峙庐”,其书房“劳尘运气时斋”侧立于塘畔阁楼,杨在其上刻砚、写字抑或作画。传味蔬先生因眷恋满池藕荷,曾百计千方缓延荷之寿命,与塘主商榷:“汝暂勿挖藕,吾补之钱,何如?”。
      杨先生以味蔬之名闻于世,而书名正楷鲜为人知。往来乡邻、友人及地方绅士,则以“杨味老”或“味老”尊称之。正楷为其父按辈份所取,味蔬乃自取。先生曾对人释曰:“味蔬者,以‘蔬’为‘味’之谓也。古人云:‘肉食者祸’,俗语曰:‘吃得白菜根,百事可为’”。为此,味蔬先生在自家后园,专辟有一大块菜地,常年躬亲劳作,所结之果蔬常为餐桌主菜,尤其食烈辣呛人的朝天椒为其所钟爱。
      据传,味蔬先生与民国时期“画马四杰”之一的张一尊交往甚密,张一尊小味蔬先生二十余岁,两人却兴趣相投,互为往来。味蔬先生曾以石、梅、兰、竹、菊馈之,一尊亦画马相赠。今湘西州博物馆藏有味蔬先生《梅》、《兰》、《竹》、《菊》水墨画四幅,就是张一尊先生所赠。其中《菊》、《竹》画上各题有味蔬先生的诗一首,《菊》画乃题“浪迹三韩缅古今,南山遥望日沉呤;何由买得三弓地,偏种黄花   当万金。”此题让陶渊明闲情之风跃然纸上;《竹》画上则题有“树竿扁石上,劲节且虚心;独尔凌云志,跫然空谷音。”一诗,似乎犹具清郑板桥之气节。两首题词,简直是“狂傲之气”肆意流淌在字里行间,可见这味蔬先生或许就是一个狂傲洒脱之人。
      今天是个好日子,机关支部的同志们先后向胡家塘食味轩集结,把湘西人“游湘西、品湘西”总结活动定格在胡家塘荷池边。
      此时的胡家大胡塘荷茎长得一人多高塘边石板路蹊径通幽,荷叶曼舞,初开的荷花点缀其间,大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人们踏着“清风”撑着伞,翠柳相依好惜缘;安澜井波光不惊,大小胡塘祥和静怡。
走进胡家塘,一缕乡愁禁不住泛起,我的思绪一下就回到了童年。小时候自家茅屋前流淌的那条水沟也不知从何时起消失地无影无踪。当年水沟里时而游动的青鱼儿和母亲在阶檐呼唤玩水的我回家吃饭的声音仿佛又在我的耳边响起,如今这一切真的都成了一个梦,50年过去了,母亲被自己牵丢了,故乡山水模样也都变得面目全非了······
       拐过“峙廬”再沿塘堤向前,便是胡塘民居“食味轩”,它的围墙顺着湖塘的脉络,用封土筑成,墙身被用黄泥拌稻草做成的“涂料”涂成金黄色,既简便又保暖,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胡塘民居食味轩)
      我们在“感恩祖国,庆幸当下;共叙友谊,展望未来”的期许中完成了活动主题,然后陆续离开食味轩。
      此时的胡家塘已经进入了薄暮。
(青砖飞檐尽显静怡姿态)
      入夜的胡家塘,日暮人稀,湖塘四周的古民居突然间华灯绽放,全都沐浴在柔和的光影里。来时不曾注意的小湖塘里的睡莲突然间开了起来,犹如一盏盏河灯点缀在绿色的小莲蓬之间,依偎在湖塘里给人以温润的感觉。
      静静的清风桥在金黄色灯光的衬托下,一改白天瘦弱不起眼,在身旁垂柳的陪伴下突然间朦脓妩媚起来,就像一株出水芙蓉身上洒满了光环。
就在一片朦胧的桥上来了两个女孩驻足,一个不经意的造型,瞬间给“清风”送来了美的内涵,自然之美与生命之美在这一时间里完美组合,诠释了“人朦脓桥朦脓”,“桥美人更美”的意境,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最美享受。“桥”之与“人”,完全可以用“十里清风不如你”来形容。

(十里“春风”不如你)
      于是,胡家塘此时的美更加地灵动起来,在这样的夜晚,如此情境,相信你也不会去强求什么“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朦胧不是更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