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尊敬的访客,欢迎您访问湘西州人民医院网站,我们一直在关心您的健康!为您的健康服务!

地址:吉首市乾州世纪大道与建新路交汇处

邮编:416000

预约挂号:0743-8669668

投诉电话:0743-8669062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杏林撷萃 »

2020年日记:快乐双节

公元2020年10月1日
[农历庚子<鼠>年乙酉<八>月丁丑<十五>日]
(星期四·阴雨)
快乐双节
      月球,俗称“月亮”,地球之卫星,且在太阳系行星中排行第五。在我国古代,“月亮”又被称为“太阴”、“玄兔”;在文人眼里则叫“婵娟”、“玉盘”。
 
(诗月)
      在我国,“祭月”活动,源于远古初民对月的崇拜,后来月亮逐渐被人格化而成为月神。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都不同,且不一定都有圆月。祭月日天空无月则必然大煞风景。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固定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管子·轻重己》载:“秋至而禾熟,天子祀於大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揔,带锡监,吹埙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於百姓,号曰祭月。”《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礼记·祭法》有曰:"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郑玄 注:"夜明,月坛也。" 孔颖达疏:"夜明者,祭月坛名也。"著名的北京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皇帝为祭月修造的,在月坛“祭月”的礼制,明清均沿袭下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在中国的夏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农历八月十五,天上的月亮在人们眼中似乎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人们仰望天空白玉盘般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而远在他乡的游子,面对明月更能勾起无穷乡愁,思念故乡和至亲之人,祈求中秋月圆降福人间,天下人儿都在这一天能够团团圆圆。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由传统的"祭月节"衍化而来。
      其实,“中秋祭月”真正成为一个节日,应该是自唐朝开始的。《唐书·太宗记》中曾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唐宋时期,中秋不仅“赏月”、而且还盛行“玩月”,传说中的《霓裳羽衣曲》就是唐明皇梦游“广寒宫”看到一群仙女随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回到人间后,凭其在月宫听到的音乐记忆而谱成的。
      及至宋代,中秋“祭月”、“赏月”等行为更盛,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唐代诗人刘禹锡以一首《八月十五夜玩月》诗就将唐时人们将赏月当成“玩月”披露的一览无余。诗曰: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相传,明初的南京就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视为“玩月”也。
      始建于明中期的南京“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该桥原为马湘兰古宅前的一座木板桥(长板桥),是时岸上栉比,水上碧波荡漾,桥上人流如织,是秦淮河畔“中秋玩月”的佳地。
 
(秦淮河南“玩月桥”<1975年重建>)
      每逢中秋之夜,南京城内甚至外地的书生士子们因仰慕马湘兰之名,纷纷聚集在长板桥头,或赏月赋诗,或笙箫弹唱,都想在马湘兰面前表现一番。故此桥又被称为“玩月桥”。明亡后,美人已逝,时过境迁,亡国之痛,遍地哀鸿,“玩月桥”也就渐渐地衰落冷清,昔日风雅秦淮早成为旧事而不堪提。
 
      明末清初诗人周在俊曾赋诗一首叹“玩月桥”:“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可见,这月圆心安其实与世道好坏紧密相关,又因文人骚客的叹咏而留传。
 
(马湘兰旧居)
      公元1949年10月1日,正值中国黄帝纪元四千六百四十年,农历牛年八月初十,干支:己丑年癸酉月甲子日。这天下午3时首都北京3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俗称“开国大典”。毛泽东这一天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自此,中国结束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极少数压迫者、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征战不已和人民生活贫困、生灵涂炭的局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天安门前国旗护卫队雄姿)
      庚子年的八月十五,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八月十五月儿圆,今年的中秋节也在这一天姗姗来迟,与国庆节重合,上演了一个标准的“双节”日,8日长假也从这里开始,于是人们纷纷从家里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并在信息中互相祝福“双节快乐”。这是在经历新冠病毒肆虐后的圆日,风雨过后见彩虹,任何一个不抱偏见的人都应该体会到生在我们这个国度幸福指数高于任何一个战乱中的国家、新冠疫情肆虐的国家。我们应该为此祝福:祝福祖国万寿无疆,,祝福国人健康长寿,祝福亲人快乐幸福。
      中国人把圆月视作团圆的象征,尤其在“劫后”的中秋节用一份安心去赏月拜月,实在是一种幸事。
      国庆与农历八月十五“双节相会”,我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有情人终成眷属,那得讲究一个“缘分”。为了验证我这种想法,我专门到网上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到底有几个国庆节与农历八月十五相重合。打开后,网上给出的答案不一,有的曾给出1963年,1982年、2001年、2020年,并预测下一个重合的年头是2039年。倘若你认为这样的答案百分百的正确,那就未免偏听偏信了些,须知要知真情由,还得躬于行。于是我自己去查了《万年历》,发现自1949年10月1日起,前二十年间,国庆节与中秋节最为接近的有两年,一是1955年10月1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五十二年(星期六),农历羊年八月十六日。干支:乙未年乙酉月乙未日;二是1963年10月1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六十年(周二),农历兔年八月十四日。干支:癸卯年辛酉月丁丑日。网上给出的1963年国庆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重合得结论,其实是算错了一天。自那以后,1982年10月1日,系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七十九年 (周五), 农历狗年八月十五。干支:壬戌年己酉月丁巳日。2001年10月1日,系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十八年 (周一 ), 农历蛇年八月十五。干支:辛巳年丁酉月(大)丁酉日。这两年的国庆节确实与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重合。过了今年,下一次两节的重合其实是在2031年10月1日,黄帝纪元四千七百二十八年 (周三) ,农历猪年八月(小)十五,干支:辛亥年丁酉月(小)甲戌日,而非网上给出的答案2039年。2039年10月1日实际是这年农历的八月十四。由此可见,网上有的答案是不一定全信的。
      吉首的天空有雨如旧,三个月以来的连续性阴雨天气仍然没有多少改变,稻田里的金黄已经无法收割,有的甚至发了芽,农民兄弟一年的辛苦似乎又打了水漂。今夜的圆月恰似知晓民间之疾苦般,已悄然躲进厚厚的云层去抗议“上天”的不仁慈。或许出门在外的人此时在异乡会看到一轮圆月当空照,但在吉首地区那是绝对看不到圆月的。但偏偏就有那么一些“好事者”,天上没有月亮,却心存月亮且心神往之,并通过信息带着一丝调侃过来,问曰:“打哪里赏月啊?”我抬头望着黑黢黢的夜空,一时哑然,故回信问曰:“此处可有月?”那头却回答,“何不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再把自己画在那月亮下面······?”呵呵,原来是我眼中的小朋友在为我画饼充饥,分明是挑战我的智商了。
      还是苏东坡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世间哪有那么多浪漫的事?对于我们这个来自上个世纪的人来说,往事已越千年,婵娟已经老了,眼睛已经花了,不仅月光下的花丛中已找不到年轻时曾经的浪漫,而且更不会在漆黑的夜里画上一个谁也不曾注意的圆月,再把自己套在圆里面?许多时候,其实“放下了”才是一种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