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小的护士
——做患者贴心人,我为医院发展做什么
儿科门急诊:蒋敏
大家好,我是儿科门急诊护士蒋敏,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发言。
对于我这个刚入职的人来说,“做患者贴心人,我为医院发展做什么”的主题有点难,对医院和患者来说,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护士,而且还是那种刚入职场的“小菜鸟”。
护士在国际上有个大名儿——白衣天使。我不喜欢别人以这个称谓叫我,我就喜欢他们叫我蒋护士。但也有患者叫我护士小姐,有的甚至直接将“护士”二字省去,直接叫小姐……对于这些称谓我在心里只是笑笑,没去过多的计较。我有时候也会在患者面前打趣儿,说自己只是一个打工的,一颗螺丝钉。呼叫铃声是召唤,哪里响了去哪里;患者是上帝,谁有问题谁是中心。不清楚的,我要去问医生;不确定的,我要去问医生;患者找不到医生,我要去帮忙找医生……我不知道这些算不算贴心,算不算为医院的发展出力?
记得进医院后分科的前一分钟我还在祈祷,千万不要分到儿科,但结果我还是成为了一名儿科护士。前辈们都说儿科是龙潭虎穴,要学会见机行事。记得一次给一个小病患打针,第一针穿刺失败,心气儿高的我又进行了第二次穿刺还是失败了,这时患儿的爸爸突然站起来朝我大吼,当时的我只有一个念头:“赶紧闪”于是我端着治疗盘低着头快速地向安全地带撤离。现在想想,我当时的行为肯定不够贴心,但我没有向患儿家属做过多的穿刺不成功是因为患儿发烧血管脆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我是不是又为医院减少患者投诉率添了麻烦呢?
在我们儿科,对每个患儿的称呼只有一个:宝宝。记得有一次同事帮一位14岁的患儿输液,她习惯性的在名字后面加宝宝两个字,结果那孩子是在妈妈的陪伴下红着脸过来的……我不知道我们对每个患儿的统一称呼算不算得上是贴心,我也不知道我们在病房墙壁上贴的图片算不算的上是体贴,为了与小朋友更好的交流,我们还必须得知道一些动画片里的人物名,比如说熊大熊二之类的,对了,我们还得知道托马斯火车……在儿童的世界里,我们只有将自己变成儿童才能更好地与他们交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看到了我们的这些努力和改变,如果看到了,那为什么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少,投诉与纠纷越来越多?我只是一名小小的护士,对于这些原因我是无法解释清楚的,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朝着人们期待的目标形象奋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成为患者的贴心人。
我是一名小小的儿科护士,输液不能一针见血会愧疚,怕家长骂人打人;说话的语气稍微不注意,会怕家长直接告到院长办公室;解决不了问题找同事帮忙会惭愧……我不知道这些担心与害怕该怎样去理解,是压力还是动力?还是二者的结合体?我承认我怕死,看过那么多的医疗惨剧,以前那份救死扶伤的决心突然就被连根拔起,而且是血肉模糊。看过国外的一些报道,也了解了一点国外注册护士的情况,说实话,很羡慕,她们活得有尊严,活得硬气。与她们相比,我们的境况确实是比较糟糕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两者反差的原因:国情和个人素质。如果我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医疗专业人员的素质提高了,我相信我们的处境绝不会像现在这样尴尬。
对于医院的发展,我承认我能够做的比较少,在庞大的医疗系统中,我们只是其中的一颗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钉。在创三甲的征途中,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配合医院的一切安排,比如说三级考试,操作考试等,积极的为医院的软实力出一份力。
我没办法把贴心人的定义概括全面,也不能将如何为医院的发展出力定下目标,我也没有南丁格尔的远大志向,现在的我只希望天底下所有的宝宝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要生病;所有医务人员能平安开心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态度严谨,为医疗安全出一份力。
今天的主题,做患者的贴心人。面对患者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多一点爱心与耐心,多一份理解,很多医疗纠纷与惨剧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有在和谐的医患环境中我们才能心无旁骛地致力于伟大的医疗事业,推动医院的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儿科门急诊的小护士门祝所有临床一线医护人员工作顺利,平安健康,生活幸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