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尊敬的访客,欢迎您访问湘西州人民医院网站,我们一直在关心您的健康!为您的健康服务!

地址:吉首市乾州世纪大道与建新路交汇处

邮编:416000

预约挂号:0743-8669668

投诉电话:0743-8669062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

守护生命的“幕后英雄”们

      有这样一群医务人员,他们不拿听诊器,不执手术刀,他们取样本、做检测,拍片子、写报告,甚至与病毒零距离接触,但在救死扶伤的路上,他们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可爱可敬的“幕后英雄”。
放射中心:特殊的“侦察兵”
      放射中心的医务人员是一群特殊的“侦察兵”,他们在厚重的防辐射门内,凭着一张张黑白影像,揪出各种病灶的细微变化,为临床各科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强大地技术支持。
      放射中心分为三个科室,即磁共振室、CT室及放射科。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门新兴的分子级影像学检查技术,是当今世界先进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之一,其主要优点是软组织分辨力更高,图像显示更加精细。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州人民医院磁共振成像技术早已响誉四省市边区。
      据介绍,州人民医院磁共振室现有德国西门子公司Skyra3.0T、Avanto1.5T磁共振成像仪两台,除能够提供常规的检查外,还能够开展弥散成像、血管成像、脑白质纤维束成像、磁敏感成像、灌注成像、血管壁成像、心功能成像、脑功能成像等一系列先进的检查项目,年完成检查量达7万余人次。
      每一张检查结果都是影像科医生的默默付出,他们依靠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一双双看片的“慧眼”,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彭某因头痛头晕伴四肢乏力20余天被当地医院考虑为恶性肿瘤,后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州人民医院诊疗,磁共振室主任龚光文为其进行仔细地检查后,最终锁定其为脑脓肿,经微创手术引流后很快康复出院。
      一名患者不明原因突发意识障碍并呕吐,当大家对患者的病因分析陷入困境时,磁共振室医生李小平与主管医生经过反复分析,大胆做出了我州首例“Wernicke脑病”的诊断,在进行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的症状迅速缓解并消失。
      湘西州是宫颈癌、直肠癌的高发地区,几年前,磁共振室医生田军经过不断分析研究,做出了直肠的高分辨MR图像,通过这一技术,不仅能够清晰地显现直肠结构,还能对肿块和邻近器官、结构的毗邻关系一目了然。此后,他又先后摸索出子宫及附件、肛管MRI高分辨及动态增强扫描技术的小诀窍,为直肠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临床分期及肛瘘的临床分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磁共振室病例讨论)
 
      摆位、扫描、报告……这是CT室的日常工作,每天,这里的医务人员要为数百名患者进行相关检查。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CT室全体医务人员取消休假,全面复工,一直承担着为发热患者拍摄CT、提供临床影像诊断资料的艰巨任务,他们直面患者,近距离与疫情接触,但他们义无反顾,毫无退缩。
      作为医院新冠救治专家团队中的一员,CT室主任李方志一直奋战在疫情一线,多次接受州政府的指派,到湘西州永顺县、龙山县等新冠定点医院会诊,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及时提供专业的医学影像指导意见。
为避免患者候诊聚集,提高工作效率,疫情期间,CT室详细制定了针对发热患者的CT检查流程、应急预案、消毒措施及诊疗规范,启用了人员分流紧急预案,为患者分批次、分时段进行预约登记,有效的缓解了候诊区人群密集的隐患,力求将任何可能的传播扩散途径阻断在影像检查的第一环节。
      据悉,2012年以前,湘西州还没有胸腹部疑难病的诊治经验,病人不得不去州外医院求诊,CT室医生邓宏克服重重困难,于2012年率先在州内开展了CT引导下经皮各部位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工作,该技术现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为全州患者带来了福音。这些年来,除正常工作时间外,他常常利用中午休息或下班后加班为患者服务。
      一名被多方诊断为右上肺磨玻璃结节的患者找到CT室医生龙辉,龙辉仔细分析了患者靶扫描及靶重建,发现结节有恶性征像,通过全面评估,考虑为微浸润腺癌,建议非手术或手术活检切除,后患者到上海胸科医院做了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为微浸润腺癌。

(CT室开展新冠防控培训)
 
      当然,疾病“侦察”路上又怎能少得了放射科的同仁们呢。据了解,2009年湘西州人民医院便开始开展空气肠套叠复位项目,其治愈率在95%以上。2011年又开始引进断层融合技术,利于各种细小骨折及不典型结石的诊断,还可进行全脊椎扫描及全下肢扫描,对临床全脊椎侧弯畸形及全下肢疾病的治疗与术后评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2015年,科室又引进了HOLG乳腺机,极大地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良恶性鉴别能力。而其常规开展的输卵管造影技术,则为广大需要怀孕患者带来了福音。
      张女士2017年发现乳腺病变,多家医院钼靶结果均为4B(恶性占50%),并怀疑淋巴结转移,后找到放射科主任周云为其检查,给出良性病变结论,术后病理证实为良性病变。
      8岁患儿王某,一直体质不佳,身材矮小,经常感冒,时发肺炎,在外院求医问药花了不少钱,但身体状况总是不见好,后转至州人民医院治疗。医生张孝春摄片后发现患儿多处关节变形,骨质有异常改变,仔细观察发现患儿有轻度特殊面容,遂考虑为粘多糖病,后经临床确诊为“粘多糖贮积症”。
      更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期间,放射科医务人员在每日需要面对300余人的查体和日常检查工作之余,还承担着湘西州新冠定点医院的放射检查工作,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他们毫无怨言。
 
(放射科疑难病例影像分析)
 
超声科:“火眼金睛”寻病灶
      晨光熹微,湘西州人民医院儿科住院大楼超声室的瞿荣医生已做好准备工作,她早早开启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将检查需要的耦合剂放到加热器里加热。这个上午,她一直坚守岗位,一口水都没喝过。
      临下班时,超声检查室医生龙明蓉在递出最后一份报告单后,她依旧没有离开,继续坐在仪器前,和科主任王友军钻研完善科内开展的颅脑超声检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超声检查、四肢血管超声检查、盆底超声检查、妇科三维等诸多新技术。
      这天,超声科医生吴兰沙在细致严谨地检查后,为患者林大爷出示了报告单。凭借这份报告单,普外科的医生及时手术,最终为林大爷做出了“超声检查结果证实,是阑尾粘液瘤”的诊断,为林大爷争取了时间,提高了生存质量。
      单调、忙碌,这是超声科医务人员的日常,但他们却是“救死扶伤”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凭着“火眼金晴”,他们协助临床医生为患者揪出了一个个潜在的病灶。据统计,在超声科主任王友军的领导下,2019年累计完成387129检查部位。
      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患者,湘西州人民医院超声科积极跟进时代,与时俱进,除了常规业务外,如今又增添了盆底超声检查、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小儿肺超声检查等新业务。
 
(超声科开展盆底超声检查)
 
检验科:专业的“病毒猎手”
      说到检验科,大家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显微镜、试管、现代化的分析仪器设备,而检验科的医务工作者们,给人的印象也往往是不苟言笑。但正是他们的严谨,才能及时检验出患者血液、体液中面临的病毒,从而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判,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病毒猎手”。
      2020年是特别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检验科面临着更为严峻地考验。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后,湘西州人民医院检验科以最快的速度成立了新冠检测团队,在科主任符自清的带领下,全体医务人员积极投身于核酸检测中,自始至终仍站在疫情最前沿。
      为防止人群交叉感染及受场地仪器限制,核酸检测均是晚上进行。每天检测人员下午四点进入实验室,取标本、标本灭活、样本处理、核酸提取……要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往往得持续到次日凌晨两三点。而为了避免职业暴露,检测人员们需要进行严谨地防护,医用帽、N95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一层层地防护措施也造成了他们地行动不便、呼吸困难、体力损耗过快。但再苦再累,他们也毫无怨言、坚守岗位,只在样本处理完等待扩增的时候才会席地休息片刻。
      向敏,担任主任技师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检验科内大力加强形态学培训等工作。近几年来,在她的努力下,检验科形态学诊断工作取得长足进步,疑似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诊断时间较之间提早了2-3天;寄生虫检出率也大大提高,目前已经能正确诊断微小膜壳绦虫、鞭虫、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疟原虫等少见寄生虫病,有力提升了全州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水平。
      向波,作为州人民医院新冠防治救治机动小组成员,在“战疫”最吃紧的3月份,父亲病危入院,但他毅然决然的选择坚守岗位,并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天加班加点学习新冠有关检验操作流程,熟练后又立即利用难得的休息时间对大家进行操作培训,直到每个人都学会为止。
在检验科,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
      据数据统计,从疫情爆发至12月底,检验科共完成9万余例核酸标本检测。近5年来,科室代表湘西州参加湖南省检验学会形态学竞赛均获得优异成绩。
 
(检验科核酸检测小组)
 
病理科:疾病诊断的判官
      病理学科有一句话:病理是疾病诊断的“判官”。医生疾病诊断最后一关在病理,容不得半点马虎。
      病理科的主要任务是收检临床送来的标本,经过取材、脱水、制片、染色等处理,以显微镜为辅助工具,结合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对疾病作出基本的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
      近年来,湘西州人民医院病理科在主任彭英霞领导下,科室已经能够熟练开展常规病理检查、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微波快速病理诊断、细胞学病理检查、免疫病理检测以及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感染性病变进行定性检测等工作项目。
      患者刘某因为外阴赘生物、白带增多来我院检查。病理科医生陈倩对赘生物进行了病理学检查,在仔细阅片并翻阅大量文献和书籍资料后,诊断为罕见的软组织肿瘤——横纹肌肉瘤。因患者年纪小,为慎重考虑,家属携带切片分别至湖南省肿瘤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会诊,均确诊为横纹肌肉瘤。
      一年365天,病理科检验人员始终奔忙在封闭的实验室中,与大大小小的仪器和玻璃模样的切片打交道,一张张检验报告是指导临床医生开展下一步治疗和合理用药的“令牌”,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病理科在医院诊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病理科全员学习新冠诊疗知识)
 
核医学科:“神秘”的“核武器”
      相对于常规科室而言,核医学科显得十分神秘,又因名字里有“核”一字,让人心生恐惧。事实上,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日前,一位患甲状腺疾病的女性患者在湘西州人民医院核医学科门口徘徊了很久,因听说要口服放射性核素做摄碘率试验,她心中特别害怕,唯恐“核辐射”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一次检查的用量非常小,能够很快随小便排出体外,不会对身体和其他脏器造成损伤。”科主任祝有国耐心地向她解释后,终于打消了患者的顾虑。
      核医学包括核医学检查和核医学治疗。湘西州人民医院核医学检查主要开展甲功测定、SPECT-CT显像、骨密度测定、三时及全身骨显像、肾动态显像+GFR测定等项目;核医学治疗主要有甲亢、甲状腺癌的碘131、甲减、骨转移癌核素、皮肤瘢痕、血管瘤以及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核医学科还  开展核医学实验室体外分析,可以对肿瘤标志物、激素、肝炎病毒系列标志物等微量生物活性物质进行检测。
      全身骨显像通俗地讲就是全身骨骼的一次核素成像,是核医学重要的显像检查之一,已成为多种骨骼疾病的必备检查项目。
年近50岁的张女士腰腿疼10余年,跑了很多医院都没明确病因,后到湘西州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医生向亚东为她进行了全身骨显像检查,确诊为畸形性骨炎;周大爷被诊断为双侧股骨头坏死后出现全身疼痛伴双下肢活动受限的症状,后在核医学科行骨显像,显示其股骨头及全身其他骨骼均出现了病灶。
      利用核技术治病救人,核医学科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服务的典范。
 
(核医学科运用先进设备进行检测)
 
心功能科:用心感受患者心跳
      近日,湖南省疑难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诊断联盟授予州人民医院心功能科“湖南省疑难心电图及心律失常诊断中心”称号,这也是湖南省相关领域对湘西州人民医院心功能科近年来发展成绩和心电专业水平的肯定。
      心功能科成立于2009年,经过11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心功能科蓬勃发展,科室集体和个人多次荣获国家、省级、州级奖项。2019年心功能科接诊患者人近10万人次。
      医学从来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心功能检测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一条生命的戛然而止。而湘西州人民医院心功能科拥有一支以科主任向芝青为首孜孜不倦、严谨务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目前该科室能够开展的业务包括常规12导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平板运动心电图、经食管心房调搏术、动态呼吸监测等。其中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是湘西地区最早开展的特色检查项目,对特殊人群伴发室上速行超速抑制治疗,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一天,正值田君华的白加夜班,凌晨1点20分,发完一份内科传来的心电报告后刚躺下不久,她接到了眼一科的急诊电话,于是马上起身提着心电图机赶到病床边为患者行心电图检查。92岁的患者胸口疼痛,经认真检测并结合临床提示,判断为急性心肌缺血。凌晨2点50分,她又接到了普二科的急诊电话,一名中年胆囊炎女患者上腹疼痛7小时加重半小时,医生要排除其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田君华匆匆赶到并给患者做好心电图,经与其白天检查的心电图仔细对比,排除其为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上怀疑阵发性室上速患者需行食道心脏电生理检查,而部分病人仅靠心房电刺激不能诱发。以往必须借助肾上腺素等药物才能达到目的。心功能科安俊华医生不满足于此,经过不断思考,他最终摸索出“让患者改变体位或做仰卧起坐”等办法代替用药,同样顺利诱发室上速达到检查目的,改写了借助药物的历史,缩短了检查的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也为患者节约了检查成本,避免了用药的风险。
 
(心功能科疑难病例讨论)
 
      鲜花的绽放需要阳光雨露的滋养,也需要肥沃的土壤,在治病救人的路上,那些终日与实验室及仪器为伴的“幕后英雄”们虽默默无闻,但却同样是广大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守护者。栉风沐雨、无私奉献,他们用行动诉说着一个不变的真理:幕后同样精彩!